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14章 江北大战(一)(1/3)

    夏口军营,江风凛冽。

    陈庆之站在江边高台上,白袍在风中猎猎作响。他望着远处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泛起的白浪,眉头紧锁如刀刻。江水浑浊,浪涛拍岸的声音如同战鼓,敲击着他的耳膜。

    "将军,历阳太守到了。"亲兵快步上前禀报,声音在风中几乎被吹散。

    陈庆之微微颔首,转身时已换上平静神色,仿佛刚才的忧虑从未存在。王茂身着绛紫色官服,在几名侍卫陪同下大步走来。这位历阳太守年约四旬,面容端正如刀削,眼神中透着官场打磨出的精明与谨慎。

    "陈将军。"王茂拱手行礼,态度恭敬却不卑微,显示出他作为萧衍心腹的底气。

    "王太守远道而来,辛苦了。"陈庆之还礼,声音温和如常,心中却已警惕起来。萧衍此时派心腹前来,必有所图。他暗自思忖:莫非陛下对我按兵不动已有不满?

    两人入帐落座,侍从奉上清茶。王茂轻啜一口,开门见山:"将军,陛下对巴蜀沦陷心急如焚,特命下官前来,请将军尽快出兵,收复荆北失地。"

    帐内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。陈庆之手指轻抚茶盏边缘,青瓷冰凉的触感让他保持清醒。他不动声色地问:"陛下可有具体方略示下?"

    王茂摇头,茶水的热气在他面前形成一片薄雾:"陛下只说,将军乃国之栋梁,自有主张。"他顿了顿,意味深长地补充,"只是...时间紧迫。"

    陈庆之心中暗叹。萧衍修佛多年,只学得表面功夫,遇事仍如常人般焦躁。真正的佛法讲究随缘不变,处变不惊,帝王心性却终究难改。他想起前几日收到的战报,贺拔允的汉军已在巴蜀站稳脚跟,若再不行动,确实会贻误战机。

    "请太守回禀陛下,"陈庆之缓缓道,每个字都斟酌再三,"臣必当竭尽全力,不负圣望。"

    王茂深深看了陈庆之一眼,忽然压低声音:"将军按兵不动,必有深意。下官虽奉皇命而来,却不敢妄加干涉军务。"他起身拱手,衣袖带起一阵微风,"话已带到,下官告辞。"

    陈庆之目送王茂离去,心中既意外又感慨。梁国朝中,竟还有这般明事理之人。他忽然想起当年跟随随韦睿作战的日子,那时的梁军将领何等意气风发,如今却...

    夜幕降临,军营篝火点点如星。陆法和掀开帐帘走入,见陈庆之仍在沙盘前沉思,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。军师陆法和不由叹息:"陛下催促,将军不得不动了。"

    陈庆之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无奈:"军师也认为我该出兵?"

    "皇命难违。"陆法和捋须道,"不过,既然要动,就当动得巧妙。"

    陈庆之眼中精光一闪,如暗夜中的剑芒:"军师已有良策?"

    陆法和微微一笑,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。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,指甲在沙粒上留下浅浅的痕迹:"我军有水军之利,可沿江北上,以千艘战船护佑。若遇汉军,便在此处——"他指向汉水一处弯曲河道,那里的沙粒被他按出一个凹痕,"摆出却月阵。汉军铁骑虽利,受地形所困,必败无疑。"

    陈庆之凝视沙盘,缓缓点头。这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。却月阵乃当年宋武帝刘裕破北魏骑兵的经典战阵,半圆形防御可最大限度抵消骑兵冲击力。他仿佛已经看到梁军战舰在汉水弯曲处排开,如新月般将汉军铁骑困在江岸狭窄地带。

    "不过..."陆法和忽然话锋一转,眼中闪过一丝狡黠,"若要确保胜算,贫道需暂时离营数日。"

    陈庆之挑眉,白眉下的眼睛锐利如鹰:"军师欲往何处?"

    "汉水上游有蛮族部落,首领与我有些交情。"陆法和眼中闪过狡黠,如同老狐狸看到猎物,"若能得其相助,可出奇制胜。"

    陈庆之沉思片刻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佛牌。这块佛牌是萧衍赐给他的,上面刻着"忠勇无双"四个小字。他最终点头应允:"军师速去速回。我明日便拔营北上,按计行事。"

    陆法和躬身退出,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,仿佛融入了黑暗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新野城外,汉军大营。

    刘璟手持密报,在帐内来回踱步,牛皮靴踩在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。斥候来报,夏口的陈庆之大军终于有了动静。这本该是值得欣喜的消息,却让他心中隐隐不安,如同嗅到陷阱的野兽。

    "大王,陈庆之突然行动,必有蹊跷。"军师刘亮皱眉道,手指不停地捻着一枚铜钱,"我军对峙月余,他偏在此时出兵?"

    刘璟将密报掷于案上,羊皮纸卷在案几上弹跳了一下,发出轻微的啪声。他冷笑道:"定是那'萧菩萨'又坐不住了。前有王神念、兰钦因他催促而败,如今又要重蹈覆辙。"他想起王神念战败后自刎的场面,心中竟有一丝莫名的惋惜。

    他走到沙盘前,凝视着汉水流域的地形,手指沿着蜿蜒的汉水模型滑动:"陈庆之是忠臣,皇命不可违。但他不傻——必会沿汉水北上,依托水势防御我军骑兵。"

    刘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