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沈有容和袁可立都知道吨级是什么意思。
李国助闻言,转身走到颜思齐的办公桌前,拿起案上半截炭笔,又抽了张空白纸,手腕轻转,几笔勾出一个平底船型的轮廓,拿起来指给沈有容看:
“这船得按浅吃水来造,不用300吨,150吨足以,吃水不超过四尺六寸,松花江的浅滩、急流都能过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船头一门12磅红夷炮,迎头轰要塞城门最趁手。”
他笔锋移向船尾,画了个炮位,
“船尾也得配一门12磅炮,万一被追尾,能反手给敌人一下。”
接着在船体两侧各画了两个标记,
“两舷各两门6磅回旋炮,跟船头船尾的炮形成交叉火力网,敌船想绕都绕不开。”
他顿了顿,指着船身中部的胸墙,
“甲板边上得立三尺七寸的木墙,开射击孔,藏三十个燧发枪兵,炮手装炮时,燧发枪能压着敌人不让靠近。”
“哦对了,船得用桨帆混合动力,24支长桨,顺风挂帆逆风划桨,急流里也能往上冲,灵活性差不了。”
他把炭笔往桌上一搁,指着草图,
“这么配,远有12磅炮轰城墙,近有6磅回旋炮护舷,还有燧发枪兜底,不管是打要塞还是接舷战,都够使了。”
“为何不用180吨级的老闸船?”
颜思齐问道,
“那船可是配备了两门12磅炮和六门9磅炮,火力比你那150吨的船强多了。”
“因为180吨的老闸船吃水有点深。”
李国助解释道,
“内河战舰的关键在于吃水要浅,因此平底设计最为合适。”
“你看那沙船,由于是平底结构,即便是500吨的,吃水也仅有六尺左右。”
“老闸船毕竟是海河两用船,船底略显尖削,吃水自然也会稍深一些。”
“180吨的老闸船不一定能在松花江全段通行,即便是120吨的也显得有些勉强。”
“至于我这150吨的内河战舰,虽然是平底设计,但侧舷不配6门9磅炮,主要是为了减轻重量,确保吃水足够浅。”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