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92章 梁国的英雄们(1/2)

    五日后,长安城外,旌旗蔽空。

    五万汉军铁骑列队整齐,战马嘶鸣,铠甲在朝阳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。汉王刘璟身披猩红战袍,胯下一匹乌骓马,立于军阵最前方。

    清晨的露水沾湿了马蹄,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铁锈混合的气息。刘璟深吸一口气,感受着出征前特有的那种紧绷感——像是拉满的弓弦,蓄势待发。

    "大王,在想什么?"军师刘亮策马靠近。

    刘璟收回目光,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:"亮弟,我在想梁主萧衍此刻在做什么。是正在建康的佛寺里诵经,还是在御书房对着地图发愁?"

    他的声音低沉有力,带着几分调侃。刘亮知道,这是大王惯用的放松方式——越是重要的战役,他越要表现得举重若轻。

    刘亮轻笑一声,顺着话头道:"以萧衍的性子,怕是正忙着给他的新佛像开光呢。那老和尚哪懂得用兵之道?"

    "不可轻敌。"刘璟突然收敛笑容,眼神变得锐利如刀,"萧衍虽佞佛昏聩,但南梁尚有兰钦、陈庆之这等良将。尤其是兰钦,此人沉稳老练,不可小觑。"

    刘亮注意到这个细微动作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"大王此次出征,可有具体方略?"

    刘璟轻抚马鬃,沉思片刻。乌骓马似乎感受到主人的心绪,不安地踏着蹄子。

    "亮弟,你我兄弟,不妨直言。"刘璟压低声音,"我军将士多为北人,不习水战,这次多半过不了汉水。"

    他抬手示意亲兵取来地图,在马上展开。羊皮地图上,汉水如一条蜿蜒的巨蛇,横亘在荆北平原上。

    "此战分两步。"刘璟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,"第一步,若兰钦不敢渡汉水北上,我军便与其对峙,拖住梁军主力,阻止其支援巴蜀,为贺拔允的征蜀大军争取时间。"

    刘亮眼睛一亮:"以拖待变?妙计!那第二步呢?"

    刘璟眼中闪过一丝锋芒,手指重重按在汉水南岸:"若兰钦胆敢渡汉水..."他手掌拍在地图上,发出"啪"的一声响,"我们就在平原之上,全歼其十万梁军,饮马汉水,伺机拿下襄州!"

    说到此处,刘璟突然想起什么,眉头微皱:"对了,襄州刺史夏侯夔联系得如何?"

    刘亮脸色顿时阴沉如墨:"那个畜生!连自己亲叔叔都不要了。"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,信纸已经被揉得皱皱巴巴,"他回信说'忠臣不事二主',让我们尽管杀了夏侯道迁。"

    刘璟闻言哈哈大笑,笑声中充满讥讽:"好一个'忠臣不事二主'!若他真忠心,何必回信?不过是故作姿态,想自抬身价罢了。"

    "大王明鉴。"刘亮冷笑道,眼中闪过一丝杀意,"这狗东西,早晚给他点颜色瞧瞧。"

    刘璟收起笑容,目光变得深邃如渊:"不急。襄州迟早是我们的。先解决兰钦,再收拾这等伪君子不迟。"

    两人交谈间,大军已行至灞桥。刘璟回首望去,长安城郭渐渐远去,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。

    "传令下去,"刘璟收起思绪,声音洪亮如钟,"全军加速前进,三日内必须抵达武关!"

    与此同时,襄阳城内,镇北将军府。

    兰钦独自站在军事沙盘前,手中捏着梁主萧衍的亲笔诏书。

    沙盘上清晰地展示着荆北地形——一马平川,无险可守。几面代表汉军的小旗插在汉水北岸,如同一把尖刀,直指襄阳。

    "出兵十万征关中..."兰钦喃喃自语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"陛下啊陛下,您这是要葬送我大梁精锐啊!"

    自从半年前丢了南阳,荆北就成了汉军骑兵的跑马场。兰钦比谁都清楚,在这片平原上与汉军铁骑正面交锋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
    "父亲。"一个温和的声音从门外传来,打断了兰钦的思绪。他抬头,看见儿子兰京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二十六岁的兰京面容清秀,与父亲刚毅的轮廓截然不同。他小心翼翼地捧着汤碗,每一步都走得极稳,生怕洒出一滴。

    "京儿..."兰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"这么晚了还不休息?"

    兰京将汤碗放在案几上,汤面泛着金黄的油花,几片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:"儿子见父亲连日操劳,特意炖了鸡汤。炖了足足四个时辰,肉都化了,父亲快趁热喝吧。"

    兰钦端起碗,鸡汤的香气扑面而来,带着当归、枸杞的淡淡药香。他抿了一口,醇厚的滋味在舌尖蔓延,疲惫似乎也减轻了几分。

    "好喝吗?"兰京期待地问,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天真。

    "很好喝。"兰钦点点头,心中却一阵酸楚。别人家的儿子在这个年纪早已是军中骁将,而自己的儿子却只痴迷庖厨之事。每次校场比武,兰京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;但一到厨房,却能研究出新菜式让全府上下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兰京注意到父亲眉间的愁绪:"父亲可是为出征之事烦恼?"

    兰钦长叹一声,放下汤碗:"陛下命我率军十万,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