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90章 光与影交错(完)(1/2)

    时间回到三天前———

    刘璟站在天净寺的废墟上,黑色官靴碾过散落的佛珠,发出细微的碎裂声。他抬头望向那座被推倒的巨大木佛,木屑剥落后,金光刺目。

    "大王,果然如您所料。"民部尚书柳敏快步走来,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,"这木佛内里竟是纯金所铸,足有千斤之重。"

    刘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伸手抚过金佛上斑驳的划痕,"百姓饿殍遍野,这些秃驴却将黄金藏于木中,日日受人跪拜。"他猛地收回手,转向身后跪了一地的僧人,"都看清楚了吗?这就是你们供奉的佛!"

    一个年迈的僧人颤巍巍抬头,"大王明鉴,此乃前朝所铸,我等实在不知..."

    "不知?"刘璟厉声打断,眼中寒光乍现,"那失踪的一百二十七名妇孺,你们可知去向?"

    僧人面色惨白,额头重重磕在地上,再不敢言语。

    "全部押往会州矿场。"刘璟挥袖转身,"让他们这些得道高僧好好尝尝人间疾苦。”

    柳敏犹豫道:"这...恐怕会引起民间非议..."

    "非议?"刘璟猛地转身,王袍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,"他们拐卖妇孺时怎么不怕非议?侵占良田时怎么不怕非议?"他声音不大,却字字如刀,"本王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,无论是谁,敢动我大汉子民,必死无疑!"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长安城内,市集喧嚣。

    "听说了吗?天净寺的佛像里头全是金子!"一个挑担的货郎挤在人群中,声音压得极低。

    旁边卖饼的老汉啐了一口,"我早说那些和尚不是好东西!上个月我闺女去上香,差点被他们扣下!"

    "官府说了,谁家再供佛,赋税加五成!"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妇人紧张地搓着手,"我得赶紧回家把那尊泥菩萨砸了..."

    不远处,官府的告示牌前围满了人。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的吏员站在木箱上,声嘶力竭地喊着:"佛教害人!侵占良田!拐卖妇孺!汉王有令,再有兴佛者,严惩不贷!"

    而官府设立的银币兑换点前排起了长龙。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妇紧紧攥着三枚银币,眼睛盯着前面官差的秤。

    "足色足两!"官差高声宣布,"按市价加三成,给你六十文钱!"

    农妇颤抖着手接过沉甸甸的铜钱,脸上笑开了花:"多谢官爷!多谢官爷!这银币是俺婆婆留下来的,一直舍不得用..."

    "下一个!"官差不耐烦地挥手。

    不远处,一个穿着绸缎的商人眯着眼睛观察这一切。他转身对身旁的同伴低声道:"巳寸先生说得没错,汉王这是要彻底断了银币的流通。"

    "那我们..."同伴刚开口,就被商人制止。

    "按计划行事。"商人左右看了看,"分散去买粮食和盐,有多少买多少。"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尚书省衙署内,长孙俭正皱眉看着手中的账册。

    "七万枚..."他喃喃自语,"比预想的要多。"

    "大人。"一个书吏恭敬地站在门外,"市监令韩大人求见。"

    "让他进来。"

    韩褒大步走入,脸色凝重:"大人,西市有异动。几个商人在大肆收购粮食,用的全是银币。"

    长孙俭眼中精光一闪:"抓!"

    "已经拿下。"韩褒点头,"但这些人嘴硬得很,问不出什么。"

    长孙俭冷笑一声:"交给绣衣卫。杨檦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开口。"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绣衣卫·地牢

    盛子新快步穿过绣衣卫衙门的回廊,腰间佩刀与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。他推开审讯室的门,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"大统领,那商人又昏过去了。"年轻的绣衣卫校尉报告道。

    杨檦正坐在太师椅上,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一把细长的银针。他头也不抬地说:"泼醒。"

    一桶冷水浇下,被绑在刑架上的商人发出凄厉的惨叫。盛子新注意到商人左手的三根指甲已经不见了,伤口处凝结着黑红的血痂。

    "筑初来了?"张戡这才抬头,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,"正好,这厮嘴硬得很,你来试试手。"

    盛子新走近商人,发现对方眼中满是恐惧。他轻声道:"何必受这皮肉之苦?把知道的都说出来,我保你家人平安。"

    商人嘴唇颤抖:"大人...小的真的什么都不知道...只是奉命行事..."

    张戡突然起身,银针在烛光下闪着寒光:"看来你是想试试'九幽针'的滋味了。这针细如牛毛,从指甲缝扎进去,能一路扎到心窝子,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..."

    商人浑身发抖,眼泪鼻涕糊了一脸:"我说!我说!是一个叫巳寸先生的年轻人指使我们来的!"

    盛子新与杨檦对视一眼,追问道:"他长什么样?现在何处?"

    "小的没见过真容..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