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章 想办法搞他一次(1/2)

    想在这个世界立足,首先得吃饱饭。

    然后再想办法搞钱。

    饭都吃不饱,一切都是空话。

    也不能只靠刘氏织布。

    刚才王通问了,一斗米就得三百多文,一斤肉也得一百多文,一个鸡蛋十几文,而刘氏自己织一匹布也才一百多文,需要差不多一个月时间。

    地里的庄稼快收割了,但因为天旱减产,产量比去年少了很多。

    还要交税,根本剩不下多少,绝对撑不到明年夏粮收成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就叫做青黄不接。

    所以,生存是头等大事。

    今日虽然来得仓促,没仔细调查,但王通也看到河里有鱼虾的踪迹。

    捕鱼是个很好的办法。

    既能补充肉食,吃不了的还能换钱。

    今天月色好,什么都看得清楚。

    王通都记不清前世有多少年没这样的月光了。

    他到河边不远处砍了几棵竹子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理老师,得益于喜欢各种探险活动,王通的野外生存经验非常丰富。

    很快就用这几棵竹子做成两个倒须笼。

    所谓的倒须笼,就是入口为漏斗状,内部的大口朝向笼内,外部的小口朝向外面。这个漏斗状的入口就像一个“倒须”,鱼虾进去就很难出来。

    这倒须笼不光能捕食鱼虾,还能捕食陆地上的小型动物。

    编了两个笼子,王通又在地上用柴刀挖了半天,挖出几条蚯蚓放进笼子里做诱饵。

    王通把两个笼子放进河里,相隔十多米,记好位置便回家了。

    王通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
    他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前世的一切。

    好在前世自己是孤儿,也没结婚,就算突然消失也没人伤心。

    等到鸡叫第一遍,天还没亮,王通就起床了。

    他要赶在村民都起来前把笼子起出来。

    不能让人看到他用倒须笼捉鱼。

    否则人人都学会了,岂不是要饿死他?

    王通把第一个倒须笼提起来,里面果然有鱼虾,虽然不多,只有两条不到巴掌大的小鲫鱼和几个手指大的小河虾,还有一些田螺。

    但也算是不错的收获。

    到了第二个笼子,收获就多了,不仅有大小十多条鲫鱼,还有两条黄鳝,七八条泥鳅,二十多个小河虾。

    把这些东西一股脑都塞进口袋里,王通把笼子下到河边的芦苇里,这里虽然鱼少,但不容易被别人发现。

    王通提着收获回到家里。

    家里炊烟袅袅,刘氏已经起来做饭了。

    王通轻叹一声。

    昨晚上刘氏织布到深夜,按照前世的时间,差不多两点钟,现在也还不到六点,就已经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娘,我回来了,看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王通把鱼虾倒进盆里,刘氏惊讶道:“鱼?你抓的?”

    王通点头:“你都瘦了,给你补补。”

    刘氏眼角泛着泪花:“好儿子,好儿子。”

    刘氏擦了下眼角,道:“虾子可以吃,鱼就别吃了,拿去卖掉,也能换几斤米。”

    王通坚持道:“先吃,回头儿子再去抓。”

    刘氏愣了一下,笑道:“好!”

    她转过身再次抹泪。

    身为父母,无不为有这样的孩子而欣慰。

    当天的早饭,便是黑面烤饼配鲜美的鲫鱼汤。

    刚吃完饭。

    外面就响起敲门声。

    刘氏过去打开门。

    “小芸啊,啥事?”

    魏芸?他来干什么?

    王通放下碗走出去。

    “婶子,我找通哥儿。”

    魏芸看到王通,连忙道:“孙二狗放出来了,你要小心。”

    刘氏昨天忙着织布,还不知道发生的事,忙问道:“咋回事?孙二狗跟通儿有啥关系?”

    魏芸把昨天的事说了一遍,刘氏慌忙道:“这、这咋办?通儿那么老实,要是孙二狗报复他可咋办啊?”

    王通问道:“不是要送官吗,怎么放了?”

    魏芸咬着嘴唇道:“孙二狗家给了我公婆二两银子赔礼,他们就不追究了。”

    王通皱眉:“里长答应?”

    魏芸黯然道:“里长是孙二狗的叔叔。”

    王通了然。

    怪不得孙瑞一来就把孙二狗给提走了,说是送官,其实是保护。

    二两银子,就让魏芸公婆改口了。

    官不举,民不究,自然没事了。

    王通暗暗思忖,二两银子,就是2000文钱,可以买五六斤白米面,或者十斤猪肉,或者一百多个鸡蛋。

    这孙二狗家还挺有钱,想办法搞他一次。

    顺丰哪有顺手快。

    “你以后尽量别出去,出去也别一个人。”魏芸叮嘱道。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