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91章 我送你一艘44炮舰(1/2)

    坞旁的滑道船台斜斜伸向湖面,轨道上涂着发亮的动物油脂,

    一艘刚铺完船壳板的老闸船正等着上漆,

    船工们抬着盛满赭红色桐油的木桶,顺着跳板往船身爬。

    滑道尽头的水面上,系着两艘光秃秃的船体,桅杆还没竖起来,

    甲板上堆着成捆的亚麻布,那是待缝制的船帆。

    旁边木桶工坊的匠人正弯腰箍着新桶,

    锤子声与远处铁匠铺的叮当声混在一起,倒像支杂乱却热闹的曲子。

    木材场就在船台后方,成排的橡木堆得比人还高,按粗细码得整齐,

    最粗的几根显然是龙骨料,表皮已晒得发黑,木头上钉着写有“万历四十六年入料”的木牌。

    场边的绳索工坊里,十几个工人正弓着腰搓麻绳,

    浸过焦油的麻纤维散发着刺鼻气味,搓好的缆绳盘成大圈,像一条条蛰伏的巨蟒。

    “那艘炮舰快上甲板了?”郑芝龙指着干船坞里的大家伙,眼里闪过一丝兴味。

    李国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笑道:

    “肋骨刚搭完,正准备铺甲板。”

    “你看那边铁匠铺,红通通的炮架铁件刚出炉,再过几天就能装炮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突然扭头看向李俊臣,反手一指那艘船,

    “俊臣哥,那应该是一艘44炮舰吧?”

    李俊臣点头:“没错,就是44炮舰。”

    李国助若有所思道:

    “我记得去年六月,咱们在雅兰城讨论过雅兰造船厂和云樽造船厂的业务侧重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是说由云樽造船厂慢慢造新的44炮舰,主要是给工匠练手,供学生实习;”

    “雅兰造船厂则主打武装商船,怎么现在雅兰造船厂也在造44炮舰了?”

    “而且造的好像还不止这一艘,早上在海藻湾,我就见一艘崭新的44炮舰驶出雅兰城军械库。”

    李俊臣解释道:“这是巴达维亚的订单,三月中旬接的,正好是你们出发远征济州岛后五六天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巴达维亚的订单?”李国助挑眉,“他们订了几艘44炮舰?”

    “两艘,”李俊臣道,“你早上看见的那艘刚下水,已经启程去巴达维亚交货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郑芝龙失声打断,“三月中旬接的订单,六月中旬就造好了?这怎么可能?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标准化造船的好处,”

    李俊臣笑道,

    “我们每种型号的船都备着预制件,没订单的时候就专心生产零件,接到订单就能马上组装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!”郑芝龙抚掌道,“听着简单,实则匠心独运,能想出这法子的人真是个天才!”

    “威尼斯军械库从13世纪就这么干了。”

    李国助淡淡接话,心里却因荷兰人订购战舰有些沉。

    不过瞥见那龙骨长度,他稍松了口气,这是轻型44炮舰,龙骨长30多米,下层火炮甲板装的是18磅长炮,

    总算不是禺疆号那种重型舰,龙骨长40多米,下层甲板配24磅长炮,对标美国海军始祖六舰的水准,可不能随便外流。

    他又问:“他们怎么没订重型44炮舰?”

    “我跟范迪门说没有预制件,他就没再坚持。”虞明珠的声音从旁传来。

    “原来是范迪门订的 ——”

    李国助指尖无意识地在船坞栏杆上敲了敲,紧蹙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

    “这笔买卖其实挺划算,”

    李俊臣在旁补充道,

    “范先生不仅没提半分优惠,还把平地船厂的技术图纸给了咱们。”

    “平地船厂?”李国助抬眼看向他,眼里带了点好奇。

    “就是在河岸边找硬质斜坡当船台,铺了滑轨造船,”

    李俊臣用手比划着斜坡的角度,

    “不用挖干船坞,中小型船造好直接顺着滑轨滑进水里,省了不少功夫。”

    “这技术对赶登莱水师的订单正好,他们要的小型战船,用这法子能快不少。”

    李国助点点头,又问:“登莱水师那批订单,眼下进度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“按眼下的速度,今年十月就能交船。”李俊臣答得干脆。

    李国助嗯了一声,转头望向李旦,语气里带了点探询:

    “爹,您这么看重义兄,想必早为他安排了去处吧?”

    李旦点头:“我想让他在永明镇历练两年,之后去开发大员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知道该送义兄什么新婚贺礼了。”

    李国助转向郑芝龙,

    “我送你一艘44炮舰,往后带着嫂子周游四海也方便。”

    郑芝龙一愣,连忙摆手:“这太贵重了,万万不可!”

    “不贵重,”

    李国助笑道,

    “都是本地木料打造,成本比别处低多了。”

   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